冰灯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4 11:31:18
冰灯教学反思

冰灯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冰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冰灯教学反思1

《冰灯》一文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作者看见小伙伴买了一个漂亮的玻璃灯笼,心里很羡慕,就让父亲给他做一个透明的灯笼,家里没有玻璃,父亲就在除夕的早上冻了一块冰,冒着严寒给孩子做冰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但现实生活中,学生需要的东西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可以轻易地买到,所以学生对课文描述的故事感觉会比较遥远,对父爱的体会也比较肤浅。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从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入手,引出伟大无私的父爱。学习“父亲做冰灯”一部分时,以课后思考题“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这个问题统领学生自学、读文。通过对课文的品读、理解、感悟和想象,感受到深深的父爱和作者对父亲的爱。最后,我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和父母间的故事,从而引起共鸣,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小事中关心、体谅父母。

本课课堂教学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在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时,没能让学生及时地写下来,课后,我将引导学生把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写成小作文,将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进一步地受到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

冰灯教学反思2

短短的一堂课结束了,回顾这堂课,有成功的方面,也有不足的方面。只有时时总结教育教学成功的地方,不断反思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才能扬长避短,把课改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回顾这堂课,成功的方面有:

一、“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几张有关冰灯的图片,说:“哈尔滨的冰灯节要到了,最近,老师从网上收集到一些好看的图片,你们想知道吗?”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立即把握导的方向,说:“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冰灯》这篇课文,课文讲了怎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呢?读了课文大家就明白了。”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学生带着问题和悬念积极投入到读书活动中。

二、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为落实这一目标,在布置预习时,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等形式通读全文后,要求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给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检查预习中,教师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在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先要求学生同桌互说,保证了参与面,为指名说奠基。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再引领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的第二阶段。

2、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体会重点词句段在课文中的表情达意作用”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节课老师为了突破这一重点,首先要求学生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父亲寒冷的一句话,思考:从哪些词语看出父亲在做冰灯时很寒冷?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自己试着读一读,读出这份感受。

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磨一阵、停下来、擦擦手、暖一会儿”来理解。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自由朗读这一句话。指名读,师生评价,再指名读,全班齐读。接着,教师三次深情地引读,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在读中体会父亲做冰灯很寒冷,“我”特别特别感动。这正是父亲对儿子的疼爱,通过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学完这个句子,再小结学习方法:(1)自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3)朗读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学习“父亲做冰灯”其他句子时,引导学生用上面学过的方法,通过“划——说——读”,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指名读、同桌合作齐读、齐读几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动,儿子心疼父亲、对自己行为后悔的感情。特别是“我急忙喊他:‘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吧。’”这句话,我先让学生理解“急忙”、“喊”,再指名读,师生评价,然后又指名读,老师范读,全班齐读。学生进入到课文的角色中,读出了儿子心疼父亲的感受。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因为读书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过程,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在这一环节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特别“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抓住学生感受最深的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给方法,轻松掌握形声字的特点。

本课的生字有8个,其中形声字5个,所以充分利用分析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教识字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识字效果。在教学中依据形声字的特点,启发学生认识形旁和声旁,并知道一些形旁的意义。

如:“笼”,上面的“q”是形旁表义,“笼”的本义:用竹条做成的笼子,下面的“龙”是声旁表音。教完第一个生字,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他几个形声字“级”、“吵”、“按”、“碰”。(用“碰”的小篆字体来辅助教学)这样,学生掌握了形旁和声旁,也懂得声旁表读音,形旁表字义,从而提高识字能力。

不足的方面;

一、指导朗读力度不够。

在“真情感染,以情**”方面,教师不能放得开、做得到。

在指导朗读时,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以**引趣。教师应该通过自己声情并茂地诵读把自己的真情实感传授给学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最佳的情感共鸣。

二、联系生活实际不够。课堂上,没能让学生及时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是缺憾。

总之,一堂课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能够追求到“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教学情节就是一种收获。课堂是师生、生生全方位互动的场所,这种互动不可能是事先设计好的,老师的教学机智、教学敏感、课堂驾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锤炼。

冰灯教学反思3

本次教学活动月围绕“品词析句”这个主题以《冰灯》一课为教例进行教学研究。课前和本教研组的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多次探讨,教学设计也根据试讲情况进行了反复修改。充分的前期准备,使我对教材的解读更深入,教学设计也日趋完善,更使我对“品词析句”这个研究主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有了新的收获: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通过齐读、引读、指名等多种朗读形式读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学,读中悟。

2、创设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引导学生体会对大军玻璃灯笼的羡慕这部分文字时,先通过读文、绘图先展示出大军玻璃灯笼的漂亮,在 ……此处隐藏9286个字……“继续”说一段话,把刚才老师创设的情境说清楚,说明白。然后向学生说清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继续”一词。某人开始做某件事,中间因其它的原因,暂且放下这件事,后来又接着做这件事,就可以用“继续”一词。最后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是写谁继续做什么事。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帮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词语,而且培养了学生说话,写片段的能力。

2、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我是这样帮助学生理解“后悔”的。

师:后悔是什么意思?你们以前做过让你后悔的事吗?如果有,请你告诉我们好吗?

生:有一次,我为了试一试我的小斧子锋不锋利,我用斧子砍我家的桃树,结果桃树被砍死了,爸爸责备我怎么把树砍死了呢?我当时很后悔,不该用斧子砍桃树。

师:那文中写作者后悔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是作者让父亲为他做灯笼,父亲为了满足“我”的愿望,起早冒着彻骨的寒冷为“我”做冰灯,“我”非常心疼父亲,所以“我”后悔让父亲为“我”做灯笼。

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深刻地理解了“后悔”,我想这得益于在理解词语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理解词语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感悟句子形式多样

1、比较句子

文章第五自然段有这样一句: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教学这一句时,我让学生和“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这一句进行比较,两句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比较好?为什么?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明白父亲为什么离炕很远地地方打磨冰呢?是因为孩子睡在炕上,父亲生怕吵醒孩子,耽误孩子休息,通过“很远”一词,我们能体会到那浓浓的父爱。

2、动作表演

片段:当我看见父亲又一次把手放进棉袄时,我急忙喊他:“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吧。”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喊”,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在上学路上,你看到你的好朋友小红,离你有一段距离,你想和他一起上学校,你怎么喊他呢?谁来试试?文中“喊”前面加了一个什么词呢?“急忙”说明喊的速度快,谁来急忙喊一喊。当“我”看到父亲做冰灯,非常寒冷,我为什么急忙喊呢?透过急忙一词,你能体会到什么呢?(“急忙”一词,说明“我”非常心疼父亲,生怕父亲冻着,想让父亲快点儿来到被窝里来暖暖手。)

以上片段,我是抓住重点词“急忙喊”“赶快”师生进行表演,玩味语言,这样学生水道渠成地体验到浓浓父子情,学生情趣盎然,印象深刻。

这堂课,我就是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品词嚼句,玩味语言,体验那浓浓的“爱”,当然,这堂课也有缺憾,在时间把握上有所偏颇,后来拓展延伸部分:说说父母关心我们的事,没时间交流了。

冰灯教学反思10

《冰灯》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无论是描写还是情感都是一篇引领孩子写作和领悟父子之爱的很好的范文,所以这节课我重在知道孩子在阅读中感悟,教学随笔——《冰灯》教学反思 王会勤。

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为落实这一目标,在初读课文时,我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小组分自然段读、默读三种形式通读全文后,要求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给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组织、引导学生每读一遍课文,都有不同的要求、目的,而不是在同一平面上做反复平推,采用各种形式,有目的、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阅读,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读的投入。特别是指名小组流利地读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通过恰当的口头评价,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词句段在课文中的表情达意作用”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节课老师为了突破这一重点,首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的读给老师和全班同学听听。并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这篇课文文风朴实,没有大段的抒情,但父子之间的深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教师能够挖掘本文所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成长经历中与父母之间感人的小事。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

不足:

一、在“真情感染,以情激情”方面,教师不能放得开、做得到。

如,在指导朗读时,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以激情引趣。教师应该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诵读把自己的真情实感传授给学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最佳的情感共鸣。

二、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时,那纯真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很感人。课堂上,没能让学生及时写下来,是缺憾。并且,在学生讲述、感受到父母的深情厚爱时,老师没能及时启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做来回报父母的深情厚爱,德育渗透力不够强。

三、没能把小组间的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总之,一堂课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能够追求到“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教学情节就是一种收获。

冰灯教学反思11

很喜欢《冰灯》这篇课文,因为文中所蕴含的深厚的父子感情把我深深感动了。为了让孩子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这种父子深情,我设计了一系列很细的问题来引导孩子理解:为什么后来“我”后悔了?做冰灯容易吗?做冰灯如此艰辛,父亲为什么还要做冰灯?“我”看到父亲这样辛苦地做冰灯,“我”是怎么做的?你体会到什么?为什么说“我”的冰灯是最特别的?提着这盏最特别的冰灯,“我“会是什么心情呢?

整堂课上下来,孩子们虽然理解了文中所蕴含的的深深父爱,对重点词语的意思也理解了。但是,感觉都是我在牵着孩子们走,而没有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让他们自主读文、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利于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课后,在教研组讨论时,李老师说她在班上用的是另外一种教学方式来上这篇课文,感觉效果不错,孩子们也动起来了。李老师是这样上的:先检查孩子们的预习情况,带领孩子们把课文读熟,然后问孩子:文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勾画出相关句子,并思考,为什么让你感动?整堂课上写来,孩子们不仅理解了文中所蕴含的父子情,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孩子们都乐于自己去读书,然后勾画、谈感受,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不致于把文本讲解得支离破碎。细细想来,是我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已有的理解水平。真的'应该像李老师那样,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然后谈体会。就好像孩子学走路一样,如果大人因为害怕孩子摔跤而始终把孩子抱在怀里,那么孩子始终学不会走路。

现在学生已经进入中段了,如果不果断放手,孩子的阅读能力只会在原地踏步。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更多是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读书,然后谈体会,他们才是课堂的主角。而我所充当的角色就是一个引导者、启发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孩子思维受阻时,适时启发他们;当孩子的思维偏离正确的航向时,我需要及时矫正,引领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

《冰灯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