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时间:2024-07-14 11:26:24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寂静的春天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1

《寂寞的春天》最触动我心的是本书开头作者所虚设的那个故事。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都与周围环境相处得很和谐。这里的庄稼地遍布,小山下果园成林;这里春暖花开,秋高气爽;这里鸟类丰富多彩,人们都会长途跋涉来这里观鸟;这里的小溪清澈见底,也有人会来小溪边钓鱼。直到许多年前的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儿建房,这里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从那时起,一切都改变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去;在孩子中也出现了一些突然的、不可解释的死亡现象,这些孩子在玩耍时突然倒下,并在几小时内死去;鸟儿也气息奄奄,飞不起来了;钓鱼的人不再来访,鱼儿已经死亡。这是一个没有声音的春天!曾经是多么吸引人的城镇,现在却只有一片寂静。是人类自己使自己受害。虽然这是作者虚设的,但现实中却有很多地方是它的翻版。是什么使这样的悲剧发生

地球上的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植物和动物的自然形态和习性都是由环境造成的。所以环境的好坏对于生物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大肆地使用喷雾剂、粉剂、气雾剂和杀虫剂,并不加以正确的选择,“好的”和“坏的”昆虫都被杀死,使世界披上了一层致命的薄膜。荷兰生物学家CJ布里捷说过:“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通常看来最不可能的事情也会在昆虫世界里出现。”昆虫通过遗传选择,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而我们使用化学药物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使用历史长远、用量大、品种多。而农民使用杀虫剂最为广泛,他们使用杀虫剂来保护粮食免遭昆虫的袭击;此外,家居用杀虫剂也占一定的比例,为了杀死居室内的蟑螂、蚊子、苍蝇等昆虫,家庭使用的杀虫剂种类越来越多。古代人类灭虫,多采用有毒的动植物体或矿物,较少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现代人则不然,使用了各种含汞、含砷、含氰化物的杀虫剂消灭室内的昆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危害性较大的杀虫剂使得环境越加地恶劣,而杀虫剂对于人体的伤害是日积月累的。虽然广泛使用杀虫剂对于维持农场生产是需要的,但使用杀虫剂的同时也在破坏粮食的生长,生产量就会下降,那这是不是说就没有控制害虫的必要了呢

很显然不是。害虫依然要除,但控制工作一定要立足于现实。现在我们大量使用杀虫剂消灭害虫,其实也在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当改变使用杀虫剂的方法,正确使用,不要造成对人体、对粮食的伤害。在使用杀虫剂前,应该做好防护措施,最好能穿上长袖衣服,戴上口罩,防止皮肤或呼吸道中毒;不能过度使用此类东西,,许多人为了增强杀虫效果而使用很多,这不仅会破坏粮食的生长,还会对人类自己造成危害;农民可以选在昆虫仍在萌芽状态下就消灭它们在很多年前已经意识到杀虫剂的危害有多大,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的意识吗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2

无知和弱小并不会带来毁灭,傲慢才会。

——题记

有很长一段时间,人类拒绝谦卑。我们人类履行“至尊而制地球,执敲扑而役自然”的决心是如此不可动摇。我们怎么可能谦和、卑从地甘受少数异端的“蛊惑”,回归到听天由命,膜拜造化的时代?我们的决心是来自那份如今依然被部分人标为不容置疑的信念——人类乃万物之灵。

“人类应当平等地对待其他生物,致力于人与自然野性共存”的这种想法,得到了那些坚信“人乃万物之灵”的信奉者的诚挚鄙视。

于是乎,每个最早站在生态伦理立场上的,发出呼喊的人们,都无一例外地,成为攻讦的毒液喷射的目标。

以理性的声音规劝非理性的聒噪,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大部分的人类选择一意孤行,站在了自然的对立面上,拼命向自然索取,并在索取后又将自然“一脚踢开”。于是,恶性循环展开了。癌症,白血病迅速蔓延,人类终于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了。

生态灾害的苦果,被引用进了这本书中——《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森以理性的知识和理性的文笔,敢于顶住压力,牺牲自我,面对重重阻碍写下了它。

卡森小姐通过那17篇散文所揭示的道理,至少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其实远非复杂玄奥。相反,这部以“明天的寓言”为起始的著作,通篇都在阐述着活生生的例子。书中的议论涵盖广泛,无论对于生活的乡村,还是城市的人们,都是谈及的焦点。

“在其他对这两种鸟的实验中,如果成鸟在一整年内所吃的食物都含有杀虫剂的话,那么无论怎么样,它们都无法生出蛋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罗伯特.拉德博士与查理德.吉纳利博士报告了相似的发现,”如果野鸡的食物中含有狄氏剂,那么‘产蛋量会明显下降,幼鸟成活率也很低。”

“这地方仿佛一个战场,我的管家发现了数不清的小鸟尸体:仓头燕雀、金翅雀、红雀、篱雀、麻雀……野生动物的毁灭着实让人心痛。”

人类如果再不停止“杀戮”,那么最终遭杀戮的将是自己!

“曾经有一个位于美国中部的小城镇,那里所生长的一切生物都和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围绕着这个小城镇的是星罗棋布、生机盎然的农场,那里满是庄稼繁茂的田地,小山坡上遍布果园。春天的时候仿若朵朵白云的繁花散落在田野之上。秋日到来的时候,橡树、枫树以及白桦树穿过松树围成的屏风,摇曳着身姿,闪烁着如火焰般的光彩。”没有危害身体和自然的化学物质,一切风景都是那么美好,可有了杀虫剂、狄氏剂后的明天将如何?再不加以遏制,明天的春景或许将是“湖上的芦苇已经枯萎,也没有鸟儿唱歌”这番景象吧!

昨天的一切已是过眼云烟,可是今天不将一切恶性因素扼杀在摇篮中,那么明天等待我们的春天,或许一片寂静!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3

毫无疑问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深刻的。经常在看到一只小昆虫,就像刚刚从耳边嗡嗡擦过的蚊子之后想起这书中提到的关于杀虫剂激烈的声讨,而不再只是想是要徒手把那只蚊子拍死算了,还是去点盘蚊香。

作为一个学生物专业的,我们很早就在生态学课上了解到许多关于环境与经济利益不论是个人利益还是群众利益相冲突的实际例子。比如内蒙地区的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荒漠化甚至沙漠化;一些人为了牟取暴利捕猎珍稀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结构;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将没有处理达标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到大自然中等等。尽管我们也得知国家原先对于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又快又好”过渡到了“又好又快”,但环境问题还是不容乐观,大多数人短浅而自私的眼光只把目光集中在当前和自身上,对于环保仍未提高重视。

回过来说《寂静的春天》,这让我对环境与利益的冲突的认识达到了新的一个高度。书中将杀虫剂和杀草剂这些人类引以为傲的发明对人类自身的危害和利益之间的用科 ……此处隐藏1819个字……林与绿地被沙漠覆盖,当象征古代文明的雕塑被酸雨腐蚀…我们唯一的母亲,我们生命的唯一家园,已经被我们人类破坏殆尽。一切的一切都让我陷入沉思中…… 如今我们都意识到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开始感恩自然所赋予我们的一切,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自然为我们的自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我们的自然了,比如,我们建起了水力、风力发电站,开始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保护水源,节约用水,提倡节能减排,开始绿化、美化我们的自然了。

我感恩自然,它总在谦让我们、原谅我们、理解我们,虽然我们对它是那样的不负责任,看起来它还是那般祥和,而不是目露凶光。我们往往追求一种意境,完美的人生的信仰,却不知道全部都是自然所赐,它明明的给予了我们如此浩瀚的神奇的文化,为何还要去破坏与它的友谊,是它宽广的胸怀包容了我们,我们又吸取了多少其中的精华,可是人们出其不意,它竟会带着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我们。这次,我们满心愧疚的来到自然,我看到的依然是种莫名的情感,绿色的生机又在朝气蓬勃的生长了,它在塑造着自然生态,那个时刻,雨水刷洗的大地,风儿刮去所有的尘埃,带走所有的污垢,它准备开一桌生命的宴席,人们就会似风不邀自来,雨不求自到的汇集在一起,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赴宴,一同举杯,感谢自然。

我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更感恩自然的美,自然的好,自然这位伟大的.母亲所带给我们的关爱。

感谢自然,等于拯救万物生灵,我们已经错了,就让岁月燃烧,重新开始吧,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发出的爱的真谛——没有健康的自然没有幸福的未来!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6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那时的人们很本没有环境保护的概念,只知道要提高生产力,以供应增长的人口,于是在1939年,农药DDT也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发明了,起初,人们觉得这是个伟大的发明,DDT不仅能杀灭农田的害虫,也能杀灭传播“斑疹伤寒”的跳蚤,在1957年的战DDT后也被用与大面积的灭蚊。在人们觉得DDT是上帝赐予的福音时,细心的蕾切尔·卡逊却发现了“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

“是什么东西使得美国无以数计的城镇的春天之音沉寂下来了呢?”书中的所有证据都指向了“DDT”——“现在每个人从胎儿未出生直到死亡,都必定要和危险的化学药品接触,这个现象在世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的。合成杀虫剂使用才不到二十年,就已经传遍动物界及非动物界,到处皆是。我们从大部分重要水系甚至地层下肉狠难见的地下水潜流中部已测到了这些药物。早在十数年前施用过化学药物的土壤里仍有余毒残存。它们普遍地侵入鱼类、鸟类、爬行类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的躯体内,并潜存下来。”直至今日,在没有人烟的南北极的冰层中和世界之巅的积雪中也能找到DDT的残留。

当书中的片段在《纽约人》中出现时,马上有一群人指责书的作者蕾切尔·卡逊是歇斯底里的、极端的女人。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而蕾切尔·卡逊,这位上帝派来拯救无知人们的天使,在这巨大的压力之下,在两年后回到了理解她的上帝的身边。

直至1970年,美国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成立环保局,禁用DDT,但“环境危机却不是变好,而是越来越糟。或许灾难增长的速率减缓了,但这本身就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牵挂。”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时,我们开始恐慌,开始急救,开始呼吁全球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然后环保机构,环保组织纷纷涌现,然而,这真的有用么?

这本书,给我的冲击除了来自作品本身以及作者,给我更多的冲击其实是由此对现代社会的一种联想。偏激的说,现在我们口口声声所做的“环保”只能用“虚伪”两个字来概括。通过环保的宣传,我们明知杀虫剂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和生态平衡,但却还在大量使用杀虫剂;我们明知空调、冰箱等电器对臭氧层的破坏十分严重,却还在大量使用;我们知道汽车尾气破坏臭氧层,却还在不停的购买私家车;有些企业明知许多废弃物不经处理会对河流土壤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还是在随意排放这些废弃物,因为这样处理的成本低……“环保”在很多时候仅仅是一种形式,一句口号,一纸空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7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初中语文课本里陶渊明的闲适生活和本真的自然环境令我非常艳羡,然而在现实中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境。

当我翻开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时,当我看到副总统阿尔·戈尔为写的序言时心里顿时一惊——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寂静的春天》在19世纪60年代为美国播下了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并且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蕾切尔·卡逊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但是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萌发了环保意识,出现了轰轰烈烈的环境保卫运动,然而当我们将视角转向21世纪的中国时,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人们的自私和政府的监管不利,我们的国家现在正在步美国的后尘。

环境对生存于其间的物种来说至关重要,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员,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却不断地忽略着野生动植物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的事实。正如《寂静的春天》所述,我们的环境是一个将各种生命联系起来的复杂、精密、高度统一的系统,再也不能对它默然不顾了,它所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在悬崖边沿而又盲目藐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对于和我们共同居住在地球的生物来说,由于我们人类的自私,它们享受阳光和雨露的权利正在被我们疯狂的剥夺着,我们对于它们就像二战中搅的世界都不能安宁的军国分子一样是令人深恶痛绝的。

细细读完《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心情不免变得沉重起来。化学药物的滥用,已经给曾经强大的地球造成了难以承受的负担。昔日人和小鸟、蓝天、花儿和谐的景象也许很难得到恢复,本来属于孩子们在田野里嬉戏的欢乐童年也许只能出现在下一个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里,对于这些我们还要进步一忍耐么?忍耐的义务给我们知道的权利,也给我们改变现状的权利。

在现在的中国要想改变现状我想也会遇到当初像蕾切尔·卡逊遇到的困难,甚至比她遇到的困难还多得多。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让环境保护这一行动推行起来不免困难重重,其次中国的特色也让计划的实施步履维艰。但为了我们自己和我们未来的利益,这个工作是必须做的而且也是刻不容缓的。在《寂静的春天》中有不少的例子是利用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相生相克来防治病虫害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启发,事实上现今我国对于虫灾的防治主要还处于使用农药阶段。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缓解环境矛盾,但很让人伤心的是实施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忍耐已经到达极限的边缘,我们现在急需行动来拯救我们的神州大地而不是泛泛的口号。

最后,我不得不说阅读《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是让人的心灵不断受到冲击的过程,在阅读中会让人的全身汗毛时不时地竖起来,让你对野生动植物顿生悲悯之心,让你反思你的日常行为会给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